在传统职称评审中,材料审核长期依赖人工核验,存在效率低、误差率高、流程繁琐等痛点。
中科易搭是基于LLMOps理念的大模型应用开发和运维平台,集成了知识库、RAG、Agent管理等功能的一款智能化转型的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它像"AI乐高"一样让复杂的技术变得触手可及。易搭平台将知识库管理、智能对话设计、数据分析引擎等模块封装成可视化工具,能通过拖拽操作搭建出智能客服、自动报告生成器、专业文档核验系统等AI应用。
广州软件院孵化企业中科易德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中科易搭平台的知识库、RAG、Agent管理等功能,OCR、多模态大模型与智能体深度搜索等技术,实现材料核验从“人审”到“智审”的跨越式升级,搭建出具有自主研发的材料智能审核算法的人工智能职称评审系统,为人才评价树立精准、透明、可信的新标杆。
建设目标
基于中科易搭大模型应用开发和运维平台深度融合知识库管理、工作流引擎与智能审核技术,实现职称评审全流程效率与公正的双重提升。
全流程闭环管理:实现从个人申报、企业审核到专家评审的完整职称评审链条。
智能化提升:通过智能审核和智能评分,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
安全性保障:采用区块链技术,保障重要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
多用户服务:满足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专家用户及评委会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功能与优势
双核验引擎:从一致性到真实性,AI筑牢评审防线
系统以两大核心算法打造审核流程,形成“双保险”机制
智能核验截图
材料一致性核验
OCR+多模态大模型,破解“表材不符”难题
职称评审申请人需要填写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业绩成果等内容,一般分为表单录入和附件上传,但目前无法保证申请人在表单录入的结果与其上传的附件具备一致性,仍需要人工进行逐一核对。
通过易搭平台提示词管理与工具模块的协同,提出一种多模态融合的职称材料审核方法,首先通过表单内容自动构建审核提示词,从而确保表单内容与附件的相关性。在审核阶段通过多模态大模型和OCR工具加语义大模型两种方式分别得出判断结论和思考过程,当判断结论不一致时,由多模态大模型基于图片再次在两种结论中选择更符合的一项。
示例:材料一致性核验结果
材料真实性核验智能体深度搜索,穿透“数据迷雾”:
职称评审人需要填写教育经历、工作经历、业绩成果等内容,一般需要通过表单录入材料名以及作者等信息,但目前无法保证申请人在表单录入的信息是否真实公开并有效,仍然需要人工进行逐一审核。
通过易搭平台工作流引擎拖拽配置了一条智能链路:当申报者填写专利时,系统自动调用工具市场中的工具,不仅验证专利真实性,更通过大模型分析内容与申报专业的相关性。
示例:材料真实性核验结果
亮点一:全角色协同平台,优化服务体验易搭平台预置模板构建起四大职称评审角色协同空间,围绕职称评审全流程构建多角色协同平台,精准划分用户功能:
个人用户:支持职称政策查询、申报记录管理及智能审核结果查看;
企业用户:提供企业信息维护、人员数据管理及单位评审任务处理功能;
专家用户:聚焦专家评分执行与智能审核结果调阅;
评委会用户:集成申报数据、评审会议、审核流程、专家分配及统计分析的一体化管理。
亮点二:智能评分双模式,兼顾规则与灵活性易搭平台的模型设置与提示词工程在智能评分环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在用户提交材料时,根据评分细则对表单填写内容进行自动计分,方便申请人进行自评和检查。
规则打分:表单内容填写完整且材料验真通过时,根据预设计分规则打分。
智能打分:表单填写不全时,由智能体结合材料附件识别结果、表单内容、评分规则等进行智能计分。
智能评分操作截图
亮点三:区块链全程存证,保障数据可信关键数据(如申报材料、审核结果)实时上链存储,确保信息不可篡改且可追溯。用户可查看链上证书,评委会可快速溯源争议材料,从技术层面强化评审透明度和公信力。
数据新增:维护重要数据并实现上链操作,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与透明性。
证书查看:查看已上链数据的存储证书,确保数据溯源能力。
重要数据存储截图
亮点四:灵活配置能力,适配多业务场景评分表自定义支持不同职称类型评审规则动态配置;专家库标签化管理按领域、地域等标签分类,精准匹配评审需求;多格式材料兼容支持PDF、图片等附件解析,降低申报门槛。
新增评分表:创建新的评分表模板,设定评分项目和权重。支持根据职称类别、申报人层级等要求,自定义评分项和评分标准。
禁用评分表:对不再使用的评分表进行禁用操作,防止误用旧规则。禁用后的评分表将无法被用于评审操作,但历史记录仍可保留以供查询。
评分表配置截图
亮点五:智能申报管理,提升处理效率支持按申请人、申报时间等多条件快速检索申报记录,实现海量数据精准定位,新增申报信息的一键导入与批量审核,降低重复操作成本。
应用成效某单位智能评审管理应用
基于中科易搭大模型应用开发平台和“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的职称评审系统,通过全流程数字化重构,在提升评审效率、保障公平性与强化数据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人才评价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技术赋能精准审核。系统以“双核验”机制为核心突破:材料一致性核验模块融合OCR与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精准提取并智能比对文本、图表、印章等多模态信息,解决传统人工核验中材料错漏、格式混乱等痛点;真实性核验模块依托智能体深度搜索能力,对接权威数据库接口,系统性筛查学历、专利等关键信息的真实性,从源头拦截虚假申报行为。
全流程效率跃升。通过自动化预审、智能风险分级与规则引擎驱动,系统将材料核验从“人工逐项核查”升级为“AI初筛+重点复核”模式,大幅压缩评审周期。申报者可实时获取材料完整性反馈,减少重复提交;评审专家借助智能辅助报告聚焦核心矛盾点,提升决策效率;企业端实现人员信息与评审进度的集中化、可视化管理。
数据可信与公信力构建。区块链技术对申报材料、核验结果及评审记录等关键数据全程上链存证,形成不可篡改的证据链条。这一设计既保障了个人隐私与数据安全,又为公众监督、跨部门协作提供了可信溯源基础,推动评审过程透明化、阳光化。
目前,职称评审系统已在海洋工程领域应用,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与普适性。未来可通过灵活配置评分规则、扩展权威数据接口等方式,快速适配教育、医疗、建筑等多元场景,为区域人才评价体系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标准化、可扩展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