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概况 > 创新班 > 创新班导师简介

创新班导师 胡晓惠

胡晓惠

性别:男

职称:研究员

电子邮件:hxh@iscas.ac.cn

所在部门:综合信息系统技术国家级实验室

通讯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四街4号(北京8718信箱)

电话号码:无

邮政编码: 100190

研究方向/领域:信息系统集成与仿真技术。(1)系统仿真技术,包括分布式仿真技术、模型重组技术和想定处理技术等。应用目标是分析体系结构、进行方案设计,以及对总体技术和指标等进行研究;(2)综合信息系统与集成技术。主要包括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以及信息集成、系统集成和应用集成等研究内容。


本科:大连理工大学

硕士:国防科技大学

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86年1月—1997年7月 总装备部(曾名为科工委)系统工程研究所,历任助研、副研究员,副主任;

1997年7月—2005年1月 总装备部武器装备论证研究中心 研究员,仿真室主任(曾名为总装备部系统工程研究所、科工委系统所);

2005年1月—2007年8月 中科院软件研究所综合信息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总工;

2007年8月—至今 中科院软件所综合信息系统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常务副主任;

2008年10月—至今 中科院软件所副总工程师



国家级某专业组成员(1996.10—1999.9)

国家级某专业组成员(1999.9—2001.12)

国家级某专业组成员(2002.3—现在)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1998.8—现在)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2002.10—现在)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系统工程分会常委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系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

十五国家某分领域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



曾两次荣立三等功、荣获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因科研工作成效显著,获部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18项,主要代表性的相关科技成果奖励包括:

[1]2001年09月,装备发展综合分析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获奖证号2001JC2018-1;

[2]1996年12月,体系的设计研究,部委级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奖证号1996062-2;

[3]1996年10月,智能化国防科技决策支持系统,部委级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奖证号960022-2;

[4]2003年10月,国家重要领域发展战略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获奖证号2003TZ2012-5;

[5]1999年11月,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定性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部委级二等奖,排名第二,获奖证号990105-2;

[6]2003年09月,体系与体系对抗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获奖证号2003553236-1;

[7]2000年12月,装备效能分析环境,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2000219-1;

[8]1999年10月,体系对抗效能分析系统,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获奖证号990243-1;

[9]1997年11月,飞机信息系统在体系中的效能定量分析,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获奖证号970262-1;

[10]2004年09月,体系研究实验室论证研究,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获奖证号2004553190-2

近年来承担中科院软件所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总体工作,负责多项重大重点研究项目,具有突出的大型项目组织管理和技术实施经验,拥有很强的基础技术和理论方法的研究能力。在综合信息系统技术、武器装备体系研究、电子信息系统,以及复杂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项目名称

所属计划

(项目编号)

项目经费

(万元)

起止年月

本人承担

的任务

大型复杂软件生长、协同与自适应技术与机制

863专项经费


2012.1.-2014.12

(在研)

项目负责人

高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09.1-2012.12

(在研)

应用分系统副总师

TJ综合信息系统支撑技术(二期)

预研项目


(在研)

项目负责人

"云计算"条件下仿真试验设计新方法研究

9140A040207

预研基金


(在研)

负责人

卫星系统指挥决策支持技术

预研基金


(在研)

负责人

卫星集群组网与编队仿真技术

预研基金


(在研)

负责人

空间探测仿真与评估研究

863专项计划



项目负责人

大型船舶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项目负责人

在轨智能信息处理关键技术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项目负责人

卫星组网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预研项目



项目负责人

综合信息系统支撑技术

中科院支撑技术



负责人。

仿真模型体系分析研究




负责人。

装备体系仿真模型的研究及建立




负责人。

用于武器装备体系评估的复杂系统研究

70471089/G0116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已结题)

负责人

网格服务的模型应用与管理

预研基金


(已结题)

负责人



已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EI检索收录,近年来在国家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十余篇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些刊物包括:《宇航学报》、《电子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高技术通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

近年发表的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和相关的论文有:

[1]  2007年,《武器装备效能分析方法》,国防工业出版社,排名第一;

[2]  2006年,《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排名第一;

[3]  2002年,《电子政务通用技术读本》,电子工业出版社,排名第一。

[4]  Hu Xiaohui,Zheng Changwen,Zuo LihuaLong FeiA method of links analysis for communication satellit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5,5985-54 November 19-20

[5]  胡晓惠,一种人机结合的研讨工作流集成方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4,411),227~232

[6]  胡晓惠,研讨厅系统实现方法及技术的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6

[7]  Hu Xiaohui, Ai Kewu, Research of the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by 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Man and Cybernetics,V3,2394-23991996

[8]  艾克武,胡晓惠,综合集成的内容与方法——复杂巨系统问题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718-23

[9]  胡晓惠.一种人机结合的研讨工作流集成方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4, 41(1):227-232.

[10] 胡晓惠,艾克武. Research of the Open Complex Giant System by Metasynthetic Engineering.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1996, (3):2394-2399.

[11] Hu Xiaohui, Zheng Changwen, Zuo Lihua, Long Fei. A method of links analysis for communication satellit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5,( 59851K):1-4.

[12] 艾克武,胡晓惠.综合集成的内容与方法—复杂巨系统问题研究.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98(7):18-23.

[13] Wang Lu, Liu Lixiang, Hu Xiaohui. Load-aware and Position-aided Routing in Satellite IP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Communication, Control, 2012, 7(1):163-172.

[14] 王路,刘立祥,胡晓惠.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无收敛多测度卫星网络路由算法研究. 宇航学报, 2011, 32(7):1542-1550 .

[15] Wang Lu,Liu Lixiang,Hu Xiaohui.Guaranteed Seamless Transmission Technique for NGEO Satellite Networks Proceedings.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2011, (3):617-621.

[16] 陈静,刘立祥,胡晓惠. SaclTCP:基于跨层设计的卫星网络传输协议.宇航学报,2011, (3):627-633.

[17] Sun Haoliang,Liu Lixiang,Hu Xiaohui.A Network Coding based DTN Convergence Layer Reliable Transport Mechanism over InterPlaNetary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s, Communication, Control, 2011,6(2):236-245.

[18] Li Jie,Zheng Changwen,Hu Xiaohui.A hypervolume based approach for minimal visual coverage shortest path, IEE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EC), 2011(5949830):1777-1784.

[19] Yuan Yuqian,Hu Xiaohui,YangJi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n Web service integration of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3rd pacific-Asia Conference on Circuits, Communication and System(PACCS), 2011,(5990236):1-4.

[20] Li Xiangqun,Wang Lu,Liu Lixiang,Hu Xiaohui,Xu Fanjiang,Chen Jing. OMNet++ and MiXim-based Protocol Simulator for Satellite Network. 2011 IEEE Aerospace Conference, 2011(11943855):1-9.

[21] 邓勇,王春明,胡晓惠,张中兆.基于空间维度区域优化的红外近地轨道星座设计.宇航学报, 2010, 31(5):18-23.

[22] 袁玉倩,胡晓惠.基于QoS真实性与工作流模型的Web服务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0(5):390-394.

[23] Wu Fengge, Zhao Junsuo, Liu Huaping, Hu Xiaohui, Xu Fanjiang. Formal based operation strategy design for collaborative shared teleporta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2010(5670135): 1477-1481.

[24] Wu Jiaze, Zheng Changwen, Hu Xiaohui, Wang Yang, Zhang Liqiang, Realistic rendering of bokeh effect based on optical aberrations. The Visual Computer, 2010, 20(6-8):555-563.

[25] 陈静,刘立祥,胡晓惠. 一种适用于卫星网络的跳到跳得传输协议.宇航学报,2010, 31(4):1162-1168.

[26] 吴佳泽,郑昌文,胡晓惠,王洋,张利强. Realistic Rendering of Bokeh Effect Based on Optical Aberrations. The Visual Computer, 2010, 20(6-8):555-563

[27]  邱田,胡晓惠,李鹏飞,马恒太.基于OWL-S的服务发现语义匹配机制.电子学报, 2010, (1): 42-47.

[28]  李向群,刘立祥,胡晓惠.延迟/中断可容忍网络研究进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9, 46(8):1270-1277.

[29]  张衡,彭启民,胡晓惠.目标检测中的空间位置约束模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9, (10): 1460-1466.

[30]  张利强,郑昌文,胡晓惠,吕品,吴佳泽.一种基于HLA的卫星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仿真学报, 2009(20):6487-6491.

[31]  袁麟,吕品,郑昌文,胡晓惠.星空环境成像效果的仿真研究.系统仿真学报,2009(8):2174-2178.

[32]  Chen Jing,Tan Wei,Liu Lixiang, Hu Xiaohui, Xu Fanjiang.Towards Zero Loss for TCP in Wireless Networks. 28th IEEE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IPCCC), 2009(5403816):65-70.

[33]  Deng Yong, Hu Xiaohui, Zhang Zhongzhao.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sensor grid modeling based on graph theory.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a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7(67952E):1-4.